网站链接: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

王阳明全集

作者:明·王守仁   发表时间:2024-06-17 09:48

目录

悟真录之十一 世德纪

阳明先生墓志铭 湛若水


  甘泉子挈家闭关于西樵烟霞之洞,故友新建伯阳明王先生之子正亿以其岳舅礼部尚书久庵黄公之状及书来请墓铭。曰:“公知阳明公者也,非公莫能铭。”甘泉子曰:“吾又何辞焉?公知阳明公者也,非公莫能状。公状之,吾铭之。公状其详,吾铭其大。吾又何义之辞焉 ?”乃发状而谨按之:

  读世系状云云,曰:

  公出于龙山状元大宗伯公华;大宗伯公出于赠礼部侍郎竹轩公天叙;竹轩公出于太学生赠礼部侍郎槐里公杰;槐里公出于遁石公与准 ,厥有《礼》、《易》之传;遁石公出于秘湖渔隐公彦达;秘湖出于性常公纲,有文武长才,与括苍刘伯温友善,仕为广东参议,死难也。推其华胄遥遥,远派于晋高士羲之,光禄大夫览焉。曰 :“公其有所本之矣!”夫水土之积也厚,其生物必蕃,有以也夫。

  读诞生状云云,曰:

  祖妣岑太淑人,有赤子乘云下畀,天乐导之之梦,公乃诞焉。是名曰云,盖征之矣。神僧言之,遂改今名。曰 :“然则阳明公殆神授欤,其异人矣!”六年乃言,十一年有金山之诗,十七年闻一斋“圣人可学”之语。曰 :“其有所启之矣!”

  读学术状云云,曰:

  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会甘泉子于京师,语人曰:“守仁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甘泉子语人亦曰 :“若水泛观于四方,未见此人。”遂相与定交讲学,一宗程氏“仁者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指。故阳明公初主“格物”之说,后主“良知”之说;甘泉子一主“随准体、认天理”之说,然皆圣贤宗指也。而人或舍其精义,各滞执于彼此言语,盖失之矣!故甘泉子尝为之语曰 :“良知必用天理,天理莫非良知,以言其交用则同也 。”

  读仕进状云云,曰:

  初举己未礼闱第一,徐穆争之,落第二,然益有声。登进士,试工部,差督造王威宁坟,辞却金币,独受军中佩剑之赠,适符少时梦,盖兆之矣!疏边务朝政之失,有声。授刑部主事,审囚淮甸,有声。告病归养,起补兵部主事,上疏乞宥南京所执谏官戴铣等,毋使远道致死,朝廷有杀谏官之名。刘瑾怒,矫诏廷杖之。不死,谪贵州龙场驿。万里矣,而公不少怵。甘泉子赠之九章,其七章云 :“皇天常无私,日月常盈亏,圣人常无为,万物常往来。何名为无为?自然无安排,勿忘与勿助,此中有天机 。”其九章云:“天地我一体,宇宙本同家。与君心已通,别离何怨嗟?浮云去不停,游子路转赊。愿言崇明德,浩浩同无涯 。”及居夷,端居默坐,而夷人化恶为善,有声。人或告曰 :“阳明公至浙,沉于江矣,至福建始起矣。登鼓山之诗曰 :‘海上曾为沧水使,山中又拜武夷君。’有征矣。”甘泉子闻之笑曰 :“此佯狂避世也。”故为之作诗,有云:“佯狂欲浮海,说梦痴人前。”及后数年,会于滁,乃吐实。彼夸虚执有以为神奇者,乌足以知公者哉!复起尹庐陵,卧治六月而百务具理,有声。取入南京刑部主事,留为吏部验封主事,有声。阳明公谓甘泉子曰 :“乃今可卜邻矣。”遂就甘泉子长安灰厂右邻居之。时讲于大兴隆寺,而久庵黄公宗贤会焉。三人相欢语,合意。久庵曰 :“他日天台,雁荡,当为二公作两草亭矣。后合两为一焉,明道一也 。”明年,甘泉子使安南。后二年,阳明公迁贰南太仆,聚徒讲学,有声。甘泉子还,期会于滁阳之间。夜论儒、释之道。又明年,甘泉子丁忧,扶母柩南归。阳明公时为南大鸿胪,逆吊子龙江关。寻迁南赣都宪矣。

  读平赣之状云云,曰:

  夫倡三广夹攻之策,收横水、左溪、桶冈、浰头之功,用兵如神矣!甘泉子曰 :“虽有大司马王晋溪之知,请授之便宜旗牌以备他用,亦以阳明公素养锐士于营,以待不时之出也;迅雷呼吸之间也,又以身先士卒以作军气也 。”

  读平江西之状云云,曰:

  “甘泉子先是在忧,致书于公,幸因闽行之使以去也。”盖公前有宰相之隙,后有江西未萌之祸,不去必为楚人所钤,两不报。未几,有宁府之变,公几陷于虎口。然而赣兵素振,既足为之牵制,而倡义檄诸府县兴兵,会丰城誓师,分攻七门,七门大开,遂除留守之党,封府库之财,收劫取之印,安协从之民,释被报之囚,表死难之忠。据省城,绝其归路,直趣樵舍,因成擒贼之功。是水也以浅见测渊谋也。然始而翕然称为掀天揭地之功矣,既而大吏妒焉,内幸争功者附焉,辗转殚力竭精矣,仅乃得免,或未尝不思前虑也,所以危而不死者,内臣张永护之也,于大吏门列,不亦愧乎?由是遂流为先与后擒之言,上下腾沸,是不足辩也。

  夫阳明逆知宸濠有异志,刘养正来说 :“必得公乃发。”公应之曰“时非桀、纣,世无汤、武,臣有仗节死义耳 。”其犹使冀生元亨往与之语者,实欲诱其善,不动干戈,潜消莫大之祸也。使阳明公而实许养正,则宸濠杀孙都宪、许副使,必待阳明至乃发。阳明未至而发者,知绝意于阳明之与己矣。使阳明实许之,必乘风直抵南昌,必不与丰城,闻顾泌告变,即谋南奔以倡大义,夺渔艇,使如渔人然以奔吉安矣。其宸濠兵校追公者,非迎公也,将胁公也。且宸濠之上不能直趋中原以北,中不能攻陷金陵以据者,以阳明为之制其尾,兵威足以累之,使不前也;又取据省城,绝其资重与归路也;功莫大焉。若夫百年之后,忌妒者尽死,天理在人心者复明,则公论定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首页 | 书馆 | 话题 | 集市 | 观影 | 赏图 | 下载 | 留言 | 链接

    每日9:00-24:00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