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链接: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

王阳明全集

作者:明·王守仁   发表时间:2024-06-17 08:43

目录

静心录之十 序说·序跋增补

叙传习录后 蔡汝楠


  《传习录》者,阳明先生之门人录师传之指,图相与习之者也。先生曾以是录手授今文宗蒙泉孙公,公按部至衡,令汝楠刻置石鼓书院,而公为之序,概括学以尽性之一言。盖先生之学,致知而已矣。今发明之曰 :“学以尽性”,何也?曰:人之有心,性即吾心之体也;心之有性,知即吾性之灵也。自此知杂揉,或虑真妄决择之难,不知本然之体昭明灵觉,本无所昧,动于意而知能杂揉,亦即此体足以自知而决择之,著诚去伪,不容不力至于无有乎弗良,则无有乎弗诚。故知也者,诚之源也。自此知渺徽,或虑酬酢变化之难,不知本然之体圆莹洞彻,本无所遗,交乎物而客形变化,亦即此体足以尽物而精察之,博学切问,不容不至,至于无有乎弗格,则无有乎弗良。故知也者,物之则也。同此知谓之性,致此知谓之学。周旋物则,充积诚意,发之肫肫然不可已,极于高高乎不可尚。合内外,一寂感,是谓天性之尽而至善之止也。以此而质于往圣:其曰 :“道心之微”,即良知之发也;其曰“惟精惟一”,一此道心,即致知而诚也。“博文”,则知贯乎物而无有不格;

  “约礼”,则知皆天理而无有不诚。固质之而不谬。以此而证之前贤 ,“未发之中”,此知之中涵 ;“即发之和”,此知之贯彻。义而曰“集 ”,即物无不正;配义与道,即意无不诚。亦参之而不惑。故致知尽性之说,传而习之,及门之徒不能不录。而蒙泉孙公广先生手授之泽,亦自恶可已也。惟《录》名“传习”,则传习之指非曾子独得孔氏之宗者乎?尝观圣门之宗独归曾氏,而曾子称服吾友则惟颜子。二贤之在当时,颜子尝识圣道之高深变化矣,曾子尝亲受大学、孝经之指矣,然所谓传习者,岂在是哉?颜子之学,博我之文,约我之礼,竭吾之才,然后卓见圣道至,虽欲从圣人而求之亦自无由。曾子之学,自察自欺,自求自慊,必慎独知,然后竟以鲁得之至,虽欲媲有若之似圣人,亦不可得传而习之,斯其至矣。然则斯录盛传海内,君子以能演先生良知之训为传习乎?抑自信自知,何者为良,先明乎善,益进于诚,凡功利之溺此良知,夸门之障此良知,意见之害此良知,皆如自治痛养,自致其力,以自有之知,尽自有之性,以此尊其所闻为传习矣乎?呜呼!先生之学,真孔氏秘传,而以先生之道,反身而自得之,如颜、曾之善习者谁也?敢告同志相最善习,庶无负先生传教之意云尔。时嘉靖辛亥夏日,门下后学德清蔡汝楠谨书。

  (录自《传习录》蔡汝楠校刻本)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首页 | 书馆 | 话题 | 集市 | 观影 | 赏图 | 下载 | 留言 | 链接

    每日9:00-24:00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