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链接: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籍

王阳明全集

作者:明·王守仁   发表时间:2024-06-17 10:08

目录

静心录之八 外集二

重修阳明先生祠记 邹元标


  庚寅秋,予赴铨曹,舟过池阳,望群峰昂霄耸壑,郁郁青青,问之则九华峰。予乃蹑跻而登,僧来亨指山隈为阳明先生祠,导予游。予至祠前,荆棘莽蘙,堂户倾圮,不可为礼。予赋诗寄慨,属秦令君新之。令君唯唯,会以迁去,留金竢后来者。而继秦者为蔡君,君履其地,慨然曰 :“毋论先生勋贤弥宇宙,即吾里先哲流风,讵可令澌灭草莽间为 !”遂捐俸大加修葺,堂额门庑仍旧,而祭有田,田有志,备矣。复遣僧来亨者问记邹子,以邹子故窃闻先生绪余。

  予执笔茫然者累日。忆余幼从乡先生游,言必曰先生,心窃疑之,而实嗜文清所为《读书录》也者,故日必有录,然于先生学未尝置念也。及戍贵竹,留心格物之学,语人人殊,独于先生“致良知”、“事事物物之间,格其不正以归于正 ”之语有人,因叹曰 :“往儒博物理于外,先生约物理于内。夫博约不同趋,内外不相谋已久,约而反求诸身者,端本之学也。”然盘桓日久,知与事相持 ,正与不正相敌。因读先生“戒慎恐惧”语曰 :“戒慎恐惧是功夫,不睹不闻是本体。”又曰:“不睹不闻是功夫,戒慎恐惧是本体。”曰:“合得本体是功夫,做得功夫是本体 。”恍然曰:“功夫即本体,本体即功夫,离本体而言功夫者,是妄凿垣墙而殖蓬蒿 。”然心虽自信,而于所谓本体者,若犹有端倪可即,于心未有当也。年华浸盛,至道无闻,每一念及,潸然泪落,遂时时反观自讼,一旦有契于先生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者,遂跃如曰 :“先生盖已上达天德,非腐儒所能窥测 。”然元标从事先生之学盖三变矣。

  盖尝论先生之倡道当时,如清风披拂。诸君之齐心服刑,如群鼠饮河,各得其性之所近而已。有谓“知必锻炼而后良”者,则“不虑而知”之说非乎 ?有谓“必揭良能始足该括”者,则“孩提知爱知敬”之说非乎?夫知爱知敬者,知也;能爱能敬者,即良能也。有谓“必归寂而之感”者,不知良知之体无寂感、无内外,而分内外寂感者,是二见也。有窥生机盎然,日以畅愉为得力者,不知“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未必非生机也。夫此于先生之学者皆具一体,然于世亦各有补。予独怪夫“ 万物一体 ”、“圆融无碍”之说倡,而学浸以伪也。夫良知,理一也,而分则殊;体圆也,而用则方。先儒之一体也,合天下以成其身;后儒之一体也,借天下以济其私。先儒之圆,神也,本之方以知;后儒之圆,神也,流于诡与随。藉口交道接礼之说,无论宋薛齐七十、五十、百镒皆可受矣;藉口委曲行道之说,辙环列国,栖栖依依,为是不脱冕而行非矣;藉口猎较犹可说,和光同尘,为是先簿正祭器非矣;藉口《中庸》之说,乡愿、德贼,味道模棱皆所不计矣;藉口泛爱众之说,孔子不必瞰亡于阳货,孟子不必示默于王欢矣。神出鬼没,朝更夕易,夫岂先生之教端使之然哉?

  说者曰 :“良知醒而荡,非良知荡也。赝儒荡也。荡非良知也 。”或曰:“圣贤立教,各因其时,当时注疏训诂,牿我性灵。学者昧反身之学,孳孳矻矻,老而无成。先生一破俗学,如洪钟之醒群寐,其群而趋之也,如百川之赴壑。今流弊若兹,司世道者,宜易其涂辙,以新学者心志 。”予曰:“此非予所能测也。孔、孟不尝言仁义哉?流弊至于‘为我 ’、‘兼爱’,则仁议亦可废耶?圣贤言语,无非欲人识其本心耳。本心既明,即良知亦虚谭也,而何必复为更端 。”

  曰:“然则先生之教卒不明耶 !”予曰:“先生所谓良知者,通天地,互古今,彻昼夜,一死生,贤愚同共,非推测影响之知也。先生以全体为知,而世儒以推测影响为知,其去先生之教益远矣。良知本庸,勿厌常而喜新;良知本淡,勿吊诡以博名;良知本实,勿慕虚而谭高。子臣弟友造造高高,即圣人复起,能易先生教哉!《大学》曰‘先致其知 ’,宋儒曰‘进学在致知’,是知非自先生倡之,圣贤己先诏之矣。先生之祠所至增修 ,而先生之旨不明,则谁之忧乎?子等与有责矣。”

  祠始议于予师大中丞鉴塘朱公、同年操江元张公,二公皆当时名臣。赞成于下,则予同年兵宪玉峰侯君,都谏文台吴君、太守沧南何君。蔡君下车未几,首先兹典,可谓知所重矣。是为记。

  (录自《愿学集》卷五下)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
    首页 | 书馆 | 话题 | 集市 | 观影 | 赏图 | 下载 | 留言 | 链接

    每日9:00-24:00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