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仲夏纪
适音
四曰: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 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芬香,心费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势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
夫音亦有适,太巨则志荡,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豁极,豁极则不鉴,不签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则不特,不特则怒。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
何谓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也。黄钟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束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 ,(平)和者是也。政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平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低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俗而知其政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进乎音者矣。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大羹不和,有进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将以欢耳目、极口腹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行理义也。
共有0条评论 网友评论